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热点资讯  > 正文

“另类”直播吸引00后新票友:28岁女孩演了24年穆桂英,勾起无数人的童年回忆

时间:2023-05-11 15:00:37     来源:今日头条

一个角色,95后的她演了24年,在直播间勾起无数人童年回忆

95后女孩谢彦巧今年28岁,但她唱《穆桂英挂帅》,已经唱了24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4岁学戏、5岁登上《梨园春》、7岁获得少儿版"梅花奖",十几岁时,全本的《穆桂英挂帅》,谢彦巧已经从头到尾学了两遍。

16岁,谢彦巧被90岁高龄的豫剧大师马金凤收入门下,成为她最小的弟子,同年,谢彦巧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攻读本硕学位。

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,给谢彦巧这代戏曲人增加了职业发展的多元性,进入专业剧团不再是唯一的选择。毕业后,谢彦巧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成为了直播间里不太一样的"学院派"主播。

逐渐的,各个时期的戏迷都在直播间里出现。有看过她梨园春擂台的观众说:我认识她,她小时候上过梨园春,都这么大啦?更让人惊喜的是,不少00后通过她的直播爱上戏曲,不但在直播间通过留言、打赏等表达支持,还会去线下看戏。

90多岁的豫剧大师马金凤感慨:足不出户就能真多人看到咱,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呀!

5月9日,谢彦巧在抖音直播开放日"第二舞台"河南站的活动现场,分享了她在直播间传播豫剧的故事。以下是她的自述:

大家好,我是豫剧演员谢彦巧。

虽然我是95后,但和戏曲结缘已经24年了。我从4岁开始学戏曲,5岁登上梨园春舞台,6岁已经开始学习专业的剧目,7岁获得全国少儿戏剧小梅花金奖。十几岁时,豫剧《穆桂英挂帅》全本我已经学习了两遍。

很幸运,16岁那年,我被90岁高龄的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收入门下,成为她最小的弟子,同年我也考入戏曲的最高学府:中国戏曲学院,开始长达7年的本硕学习。

毕业后,面对自己的未来我很迷茫,最终,我选择做自己的戏曲工作室,新媒体的多元形式,给我们青年戏曲演员提供了更多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和选择性。

"另类"戏曲直播,吸引00后新票友

工作室是我演出、做研究和生活的地方,在这里,演出的方式也变得多元化,既可以做直播、做雅会,也可以在舞台上做"一人一台戏,大小角色都自己"的实验演出。

19年,我在抖音上发了一些排练视频或是最早之前自己的表演视频,没想到慢慢地,各个时期关注我的戏迷都出现,很多看过我在梨园春打擂的人说,我知道她,她小时候上过梨园春,现在都长这么大啦?有的会说,这不是马先生最小的弟子吗?

正好近两年演出行业低沉,我有了更多时间琢磨,能不能和更多喜欢戏曲的人建立连接呢?于是,就此开始,拉开了第一轮14期的直播"实验"。

我借鉴了在中国戏曲学院学戏的模式,"以口代锣,讲演剧目",在直播前写好脚本,用故事把豫剧马派的"一挂二花一春游"里的经典选段串起来,一边唱,一边讲。满满当当60分钟,有人留言说更好地了解了戏曲,也有人说这个方式像在上课(笑)。不过,前几天,一群戏校里十五六岁的学生让我坚定了继续这样直播的信心,他们说,很喜欢我这种直播模式。

演员与观众是鱼和水的关系。刚开始,每场直播观众只有二三十人,等我把十四期内容全讲完后,每场实时在线观众已经稳定在了一千多,慢慢的我的短视频也开始得到了大家的关注,评论从几十涨到了一万,根本回复不完。戏曲是舞台的艺术,如果这一千多位观众都走进剧场,将会是怎样的场景呢?

实际上,抖音线上的直播实践,已经带动了一些年轻观众线下看戏。

今年正月十四,我在郑州大剧院演出《穆桂英挂帅》,正好我的朋友在场。结束后他跟我说:你的戏迷好年轻啊。他身边坐了一个21岁的男孩,不仅抢了正中间的票,还自带设备录像说要发抖音。

每次演出结束后,我都会在抖音上看到河南省外的粉丝来观看我演出的vlog,这份用心让我很感动。没进院团的我,其实没有多少演大戏的机会。但多亏了他们的支持,把线上的热情转化为线下的助力,这场演出,我们在十天的时间票就卖完了。惊讶的同时,非常的开心,这预示着戏曲与市场结合的良性循环。

很惊喜的是,直播间有很多年轻小粉丝,大都是00后,他们会说"哎呀,我是不是老了,咋开始听戏了?"哈哈哈,我会说不是你老了,是你找到了自己的DNA,你听起来特别的顺。所以一遍一遍的循环也不烦。而且我发现,00后有非常好的文化消费习惯,还会自己创造和生产戏曲内容。

回想我师父所在的年代,是天南海北的一场一场实地演出,让更多的人知道豫剧,没想到,如今,我们的方式变得多元化起来!

我记得19年去青岛看师父,我说"师父,咱们今晚有演出"。她一听可兴奋了,忙问:咋演?去哪?我说就在家里,手机一开,演出就开始了。她又问,那观众呢?我说观众啊,透过这个摄像头就能看到您啦。那天我们刚直播了半个小时,观众就来了五六千人。结束后师父一直说,"乖,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足不出户就能真多人看到咱,你看看,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呀!"新媒体的传播,让老戏迷和戏曲有更深的接触、也吸引了新的年轻观众,更是把更多的人带到了线下剧场。

唱了"穆桂英"24年,时唱时新

回想四岁那年,我第一次彩扮登台,演唱的曲目叫《辕门外三声炮》,是我师父的代表作,也是《穆桂英挂帅》全剧的高潮。

拜入师父门下后,我却不敢再唱《穆桂英挂帅》,怕唱不好给师父丢脸。

直播间是一个戏迷和演员能实时互动的地方,大家会有很多问题问我:学演穆桂英给你的启发是什么?你这么年轻怎么演五十三岁的穆桂英?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引发了我的思考。

我是师父晚年的弟子,每次和师父聊戏,她几乎从来不聊技术细节,而是像剥洋葱一样,一步一步带领我了解穆桂英的内心。于是在唱了十几年《穆桂英挂帅》后,我才真正明白,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。

她是孝顺的孙媳,娴雅的妻子,严厉的母亲,披甲是不让须眉的巾帼统帅,卸甲则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。当国家陷入危难之际,五十三岁的穆桂英叩问自己:抛开一切社会叠加的身份,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?这是穆桂英对自己的追问,其实也是我们人人都要面对的哲学问题:我到底是谁?

她在高唱"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,斗大的穆字震乾坤"之前,在书房独自徘徊,挣扎、纠结,唱:(以口带锣的方式)"我若是不到校场去传令呢?"(锣鼓:八打仓)战鼓声响,号角声起,战马嘶声,激起了穆桂英埋藏在心底二十年的雄心,原来,那份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从未泯灭,她开始确信、坚定,唱到"我不挂帅谁挂帅?我不领兵,谁领兵?到校场整军去把贼平"。没有这五十知天命的抉择,就不会高唱"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,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"唱:(伴奏)"辕门外三声炮"。

六十多年前,梅兰芳先生收我师父为徒,赠予了她一顶凤冠,而我师父在收我为徒后,曾赠予过我一幅她亲手写的字,她想借此告诉我,做戏曲这一行,"艺无止境"。

直播间搭起新戏台,打赏成新"戏票"

直播表演方式有意思的地方就是,它能带来特别强烈的互动感。

以前观众给反馈是这样的:喜欢你,鼓掌喝彩,不喜欢你,喝倒彩。能当面和演员探讨的机会不多。

但直播间里的评论都是实时的,好的坏的你都能看见,甚至他们不用发言,不喜欢就刷走了。这就对我们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仅是表演,举止、谈吐、节奏把控,样样都要提高。

新时代的戏曲学人面临着很大挑战,需要思考如何将技术升华为艺术、又如何在保有艺术性的同事,解决生存问题?我想,当下的时代给了我们很大的探索空间。

过去戏迷会往戏园子里扔红包,给戏班子送鸡蛋。今天戏迷的鼓励变成了打赏这样的"线上戏票",不仅减轻了我的后顾之忧,也让我看到了未来戏曲行业多元化收入的发展方向。

"梨园一道,全贵用心"。做好新时代的戏曲学人,是我努力的方向,因为戏曲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
X 关闭

最新推荐

Copyright  © 2015-2022 大众纸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